离散数学2

什么是命题和非命题

数理逻辑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推理,而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命题。因而命题是推理的基本单位。

定义:

具有确切真值的陈述句称为命题(proposition)。该命题可以取一个“值”,称为真值。真值只有“真”和“假”两种.

分别用“T”(或“1”) 和“F”(或“0”)表示。

例如:中国是我们的国家 真值:T

3 能被 2 整除。真值:F

非命题:

一切没有判断内容的句子,如命令句 (或祈使句)、感叹句、疑问句、二义性的陈述句等都不能作为命题。

这个人不行的(二义性)

把门关上(命令句)

请你离开!(感叹句)

你要走吗?(疑问句)

复合命题

原子命题 (简单命题):不能再分解为更为简单命题的命题。

复合命题: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命题的命题。这些简单命题之间是通过如“或者”、“并且”、“不”、“如果......则......”、“当且仅当”等这样的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复合而成

通常用大写的带或不带下标的英文字母表示命题 (包括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)。

复合命题的例子:

如果周末天气晴朗,则我们将到郊外旅游

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且仅当三角形的三条边全部相等

我是学生或者是程序员

命题逻辑

回顾复合命题中,一般是通过联结词和标点符号将简单命题联结成复杂的语句,最常见的联结词主要有以下五种:“或者”、“并且”、“不”、“如果...... 则......”、“当且仅当”

否定联结词

P 是任意一个命题,复合命题“非 P”(或 “P 的否定”)称为 P 的否定式(negation),记作¬P, “¬” 为否定联结词。P为真当且仅当 ¬P 为假。

p ¬p
0 1
1 0

合取联结词

PQ 是任意两个命题,复合命题“P 并且 Q”(或 “PQ”)称为 PQ 的合取式(conjunction),记作P Q,“” 为合取联结词。P Q 为真当且仅当 PQ 同为真。

P:3 是素数;

Q:3 是奇数。

P Q:3 既是素数又是奇数。

p q p^q
0 0 0
0 1 0
1 0 0
1 1 1

析取联结词

PQ 是任意两个命题,复合命题“PQ”称为 PQ 的析取式(disjunction),记作P Q, “” 为析取联结词。P Q 为真当且仅当 PQ 至少有一个为真。

P:张谦是大学生;

Q:张谦是运动员。

P Q:张谦是大学生或是运动员。

p q p q
0 0 0
0 1 1
1 0 1
1 1 1

蕴涵联结词

PQ 是任两个命题,复合命题“如果 P,则 Q”称为 PQ 的蕴涵式(implication),记作P Q,“” 为蕴涵联结词。P Q 为假当且仅当 P 为真且 Q 为假。一般把蕴涵式 P Q中的 P 称为该蕴涵式的前件,Q 称为蕴涵式的后件。

P:周末天气晴朗;

Q:我们将到郊外旅游。

P Q:如果周末天气晴朗,则我们将到郊外旅游。

p q p->q
0 0 1
0 1 1
1 0 0
1 1 1

在自然语言中,前件为假,不管结论真假,整个语句的意义,往往无法判断。但对于数理

逻辑中的蕴涵联结词来说,当前件 P 为假时,不管 Q 的真假如何,则 P Q 都为真。此

时称为 “善意推定”。

P:约翰学习微积分,Q:约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。则以下的复合命题均可用 P Q

表示。

1 如果约翰学习微积分,则他是大学一年级学生。如果 P,则 Q

2 因为约翰学习微积分,所以他是大学一年级学生。因为 P,所以 Q

3 只要约翰学习微积分,他就是大学一年级学生。只要 P,就 Q

4 约翰学习微积分仅当他是大学一年级学生。P 仅当 Q

5 只有约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,他才能学习微积分。只有 Q,才 P

6 除非约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,他才能学习微积分。除非 Q,才 P

7 除非约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,否则他不学习微积分。除非 Q,否则 ¬P

等价联结词

PQ 是任两个命题,复合命题“P 当且仅当 Q”称为 PQ 的等价式(equivalence),记作P ↔︎ Q,“↔︎” 为等价联结词(也称作双条件联结词)。P ↔︎ Q 为真当且仅当 PQ 同为真假。

p q p↔︎q
0 0 1
0 1 0
1 0 0
1 1 1

逻辑总结:

联结词 记号 复合命题 读法 记法 真值结果
否定 ¬ P 的否定 P ¬P ¬P 的真值为 “真” 当且仅当 P 的真值为 “假”
合取 P并且 Q P合取Q P Q P Q的真值为“真”当且仅当 P Q的真值同为''真'
析取 P或者Q P析取Q P Q P Q的真值为“真”当且仅当 P Q的真值至少一个为为''真'
蕴涵 若P,则Q P蕴涵Q P Q P Q 的真值为 “假” 当且仅当 P的真值为“真”、Q的真值为“假”
等价 ↔︎ P当且仅当Q P 等价于 Q P ↔︎ Q P↔︎ Q 的真值为 “真” 当且仅当 PQ 的真值同为 “ 真"或者同为“ 假”

命题联结词的优先级

所有五个联接词的优先顺序为:否定,合取,析取,蕴涵,等价;

2 同级的联结词,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 (从左到右);

3 若运算要求与优先次序不一致时,可使用括号;同级符号相邻时,也可使用括号。括号中的运算为最高优先级。

设命题 P : 你陪伴我;

Q : 你代我叫车子;

R : 我将出去.

符号化下述语句:

1

如果你陪伴我并且代我叫辆车子,则我将出去。

符号化为:

(P Q) R

2

如果你不陪伴我或不代我叫辆车子,我将不出去。

符号化为:

(¬P ∨ ¬Q) → ¬R

3

除非你陪伴我或代我叫车子,否则我将不出去。

符号化为:R (P Q) 或 (¬P∧ ¬Q) → ¬R

命题变元

一个特定的命题是一个常值命题,它不是具有值 “T”(“1”),就是具有值 “F”(“0”).

一个任意的没有赋予具体内容的原子命题是一个变量命题,常称它为命题变量 (或命题变元)(propositional variable),该命题变量无具体的真值,它的变域是集合{T, F}(或 {0, 1})

复合命题是由原子命题与联结词构成的命题。所以,当其中的原子命题是命题变元时,此

复合命题也即为命题变元的函数,且该函数的值仍为“真”或“假”值,这样的函数可形

象地称为“真值函数” 或 “命题公式”,此命题公式没有确切的真值。

例如:G = P Q → ¬R.

命题公式

命题演算的合式公式 (well formed formula,wff),又称命题公式 (简称公式),按如下规则生成

1.命题变元本身是一个公式

2.如 G 是公式,则(¬ G)也是公式

3.如 GH 是公式,则(G H)、(G H)、(G H)、(G ↔︎ H)也是公式;(如:P Q ,(¬ Q) R , · · ·

仅由有限步使用规则 (1)、(2)、(3)后所得到的包含命题变元、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串才是命题公式.

如果

G 是含有 n 个命题变元 P1、P2、P3、· · · 、*P**n* 的公式,可记为:G(P1, P2, P3, · · · , P n) 或简写为 G 。

1 原子命题变元是最简单的合式公式,称为原子合式公式,简称原子公式;

2 命题公式没有真值,只有对其命题变元进行真值指派后,方可确定命题公式的真值;

3 整个公式的最外层括号可以省略;公式中不影响运算次序的括号也可以省略。

4 在实际应用中,为了便于存储和运算,命题公式常用二元树的方式来表达。

公式的解释

P1、P2、P3、· · ·P n 是出现在公式 G 中的所有命题变元,指定 P1、P2、P3、· · ·P n 一组真值,则这组真值称为 G 的一个解释,常记为 I

设有公式:G = P (*¬**Q* R)

1 : P = 0, Q = 1, R = 0是 G 的一个解释,使得 G 的真值为 1。

2 P = 1, Q = 0, R = 0是 G的一个解释,使得 G 的真值为 0。

一般来说,若有 n 个命题变元,则应有 2^n 个不同的解释。

利用真值表,可得到公式的所有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

公式 G 称为永真公式(重言式,tautology),如果在它的所有解释之下其真值都为“真”。

公式 G 称为永假公式(矛盾式,contradiction),如果在它的所有解释之下其真值都为“假”。有时也称永假公式为不满足公式。

公式 G 称为可满足公式(satisfiable),如果它不是永假的。

公式的逻辑关系

考虑上一个例子中的永真公式 G1 = (P Q) ↔︎ (¬ P Q),将这个公式拆开,令

G = P QH = ¬ P Q,从而 G1 = G ↔︎ H,由于 G1 是永真公式,根据等价联接词的定义可知 G,H 必同为真或者同为假。此时我们称公式 G,H 具有逻辑等价关系。

对于任意两个公式 GHG = H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公式 G ↔︎ H 是永真公式。

基本等价关系及其应用

(幂等律)

G G = G;

G G = G

(交换律)

G H = H G

G H = H G

(结合律)

G (H S) = (G H) S

G (H S) = (G H) S

(同一律)

G 1 = G

G 0 = G

(零律)

G 1 = 1

G 0 = 0

(分配律)

G (H S) = (G H) (G S)

G (H S) = (G H) (G S)

(吸收律)

G (G H) = G

G (G H) = G.

(矛盾律)

¬ G G = 0

(排中律)

¬ G G = 1

(双重否定律)

¬(¬ G) = G

(德摩根律)

¬(G H) = ¬ G ∧ ¬ H

¬(G H) = ¬ G ∨ ¬ H

(蕴涵式)

G H = ¬ G H.

(假言易位)

G H = ¬ H → ¬ G

(等价式)

G ↔︎ H = (G H) (H G) = (¬ G H) (¬ H G)

(等价否定等式)

G ↔︎ H = ¬ G ↔︎ ¬ H

(归谬论)

(G H) (G → ¬ H) = ¬ G

利用命题公式的基本等价关系,证明 (P Q) P Q 是重言式